“新故宫计划”只是幌子?台北故宫国宝将去向
据台湾媒体报道,台北故宫院长陈其南早就在进行所谓的“三阶段完成故宫转型的蓝图”,要在2025年之前,将整建完成的台北故宫改为“东方文书馆”,除了留下70万册的图书文献之外,其他珍宝展品将会分散到台当局中南部。
资料图:台北故宫展览。 记者 郑巧 摄
台湾“中时子报”11月20日发表评论说,台北故宫拟在2020年起执行“新故宫计划”,将闭馆3年,并将重要文物分送3处,引起轩然大波。虽然台北故宫发夹弯声明将朝不闭馆方向规划,但无风不起浪,令人十分怀疑,这系列作为是借中国文物分散南迁,稀释或逐步消灭中华文化。
“新故宫计划”急急如律令,尚未环评,民进党当局就大表支持,台湾“政务委员”和“立委”决定了将国宝分批打散;选前大动作,难道是救选情?“新故宫计划”之所以陆续传出“阴谋论”,反映了博物馆在决策过程中,专家意见和社会对话遭到漠视。翠玉白菜计划送至日本县级博物馆展览,以及最近在台中花博展出,被讥为国宝沦入菜市场。依据“故宫博物院藏品出借作业须知”,文物出借对象以与故宫有长久合作关系者优先考虑,并应考虑文物安全;即便是大型展览,也须专案严审。这两起展出,符合该作业规定吗?
从文物安全而言,位于嘉义县的“故宫南院”外12兽首都被泼漆、移除,谁能保证分送“故宫南院”、“中研院”和“国美馆”的文物能安全无虞?一旦发生毁损破坏,陈其南负得起责任吗?
台北故宫博物馆,除了典藏、展示外,文史和文物的研究也是一项国际指标。令人十分忧心的是,故宫分散的文物未来势必不利于近便和系统性的文物研究;文物南迁,研究和行政人员如何安置,都是问题。如果“新故宫计划”只不过是打倒传统、“去中国化”的招数,这种政治性的操作既不敢面对历史,也将造成人才流失,让故宫体质更为虚弱,逐渐成为平庸低俗的展场。
这些来自故宫和史博馆的国宝也需要恒温、恒湿和灯光控制等保存设备与展示空间,这3处展存馆的条件足够吗?此外,编目管理更重要。过去台北故宫国宝系依紫禁城、“中研院”和“军机处”等来源而编目编号,如果台北故宫内部重新编号,删了履历,随着资深员工退休、离职,有心人士来个鱼目混珠,国宝被掉包的可能性极大。尤其,现在科技仿制高超,将来谁来鉴定和验收?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