融在水里的深情
1935年秋天,当红军来到宁夏固原时,这里干旱缺水,干净的水源就更难找了。
那时群众饮水相当困难。没有河水,群众就靠那点本就不多的雨水、雪水生活。雨水、雪水被收集在挖好的水窖里,而且要自然沉淀一个月,才可以供人饮用。水窖还要上锁,由专人管理,定量供给村里人。遇到干旱年景,就会闹起水荒,人们只能拖儿带女到几里甚至几十里外找水,常常是大人挑、小孩抬、驴子驮,非常艰难。滴水贵如油,当时一般群众的想法是“宁给馍,也不给水”。
尽管红军战士也很需要水,但看到群众饮水这么困难,就宁愿跑到野外去找水,也不轻易动用群众水窖里的水,坚决不做伤害群众利益的事情。红军还主动给群众送药治病,挑水扫院。见红军如此爱护百姓,群众也很感动,在自己用水极度困难的情况下,还是把水窖里的水让出一部分给红军。红军战士也深知水的珍贵,严格遵守用水的纪律,除做饭、饮用外,一律不用水窖的水洗脸、洗衣。
据宁夏彭阳县史志办主任祁悦章介绍,当年红军夜宿彭阳县乔家渠时,由于当地只有十几户人家,可供饮用的储水本就不多。大多数战士都直接饮用带有土腥味的涝坝水。没有水洗土豆,也就连皮带泥煮着吃。
宁肯自己喝涝坝水、吃泥土豆,红军也不让百姓没有水喝。今天,为了解决西海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,党和政府已经实施了脱贫引水工程,将南边相对丰沛的泾河水引过来,大大改善了居民用水紧张的局面。不再干渴的西海固,已经是一番天蓝蓝、山青青的美丽景象。汩汩北去的泾河水,还在继续流淌着深情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9年08月16日 17 版)
(责编:曹昆)
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手机人民网人民视频客户端下载人民智云
推荐阅读
【壮丽70年·奋斗新时代】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——西藏 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海拔有4200米,是边境一线村,也是民族团结示范村。长期以来,当地群众与驻军部队一起守卫国土,建设边疆。在这里,村民活动广场、篮球场、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,全村51户人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。行走在西藏的任何一个村庄,都能看到家家户户屋顶上悬挂着的鲜艳的五星红旗。各族群众用悬挂国旗的方式,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,对做好神圣国土守护者、幸福家园建设者的决心。 【详细】
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:认真学习党史、新中国史 近日,中央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《关于在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、新中国史的通知》,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、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,不断增强守初心、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。 【详细】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